糖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聚焦丨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TUhjnbcbe - 2022/9/2 8:33:00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作者: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该目标的提出说明了我国从疾病预防向全民健康发展的战略转变。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部署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周后,中共中央*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到了*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明确在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健康中国战略成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那么应该完善哪些*策,这些*策如何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主要任务?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我们的国策,那么怎样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令其更好的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呢?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会陆续谈到。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没有人民的健康、国家的富强,上述目标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健康中国规划》制定了实现健康中国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在这个原则下真正实现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的任务。

其中,“把健康融入所有*策”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完善国民健康*策”相对应。*策得到完善,就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创造条件。那么十九大报告中的“全方位全周期”该怎么理解呢?既然要“把健康融入所有*策”,全方位就应该是无论教育、科技、文化、环境、社会保障等哪一个领域,都要围绕着人民健康为其提供服务。至于全周期,从中医的角度讲,指的是从胎儿孕育到出生,一个人生老病死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享受到健康服务。此外,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这些举措为人民少得病、不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人民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府首次颁布的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中医药治未病。中医药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一个养生保健过程。《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其中,“协同作用”是指中西并重的基本国策,即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应该优势互补,在重大疾病、疑难病中协同发挥作用;“核心作用”是指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具有的独到优势。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则从法制的角度保障了中医药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更进一步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思路。

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就应该发掘中医药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优势。中医药是由我们国家、民族创造的一门自然学科,体现了医学和人文的结合,也是人与自然、形体与精神意识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祖先留下的宝贵中医药知识在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老、疾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比如中医养生与治未病的早期干预。中医对人的诊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强调根据内在脏腑功能的变化对人体整体进行调节,以达到平衡的状态,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根据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肌体外在表现、舌象脉象等来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能够有效帮助人们防止身体从亚健康向疾病转变,将慢性病控制在发病前,将感染疾病控制在感染前,从而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知

什么是中医?中医是指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民族医药的总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具有独特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医学学科。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初步形成了中医治病理法方药的辩证论证体系,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探索,中医的医学知识体系逐步完善,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提供了具有我国国家及民族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把中华优秀文化、人体的生命现象及疾病的防病治病规律融会贯通,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的、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历朝历代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融入到中医的理念当中被延续了下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医药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它在传承的过程中还不断的弘扬、升华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的理念和知识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例子并不鲜见,比方说中医治法里的“扶正祛邪”之说。为了达到扶住正气、消除邪气的目的,中医有活血化淤、理气健脾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

中医基于对人的观察及研究实践,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人体的外在信息,及时作出诊断。单纯以实验科学来看,这种能够直接从人身体上发现疾病的学科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但中医恰恰是用这种办法在人的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防病治病的目的,并经过了数千年时间的检验。

对于生命的认识,中医强调从生命孕育开始到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过程。“两精相搏谓之神”,即是说男女交合之后,新的生命开始孕育。中医非常讲究胎育(胎教),有安胎、保胎、寿胎之说,就是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理,让胎儿在母体中健康发育。宝宝出生以后会正式进入到人的动态生命过程中去,中医把这个过程概括为“生长壮老已”。比方说女子以七岁为一个周期,《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有言“女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句话是说女孩子7岁的时候,肾气初至,开始逐渐向旺盛的阶段发展,牙齿开始生长坚固,头发变浓密,颜色乌黑;到了14岁的时候,任脉和太冲脉随着机体的发育逐渐通畅旺盛,如果月经开始按时规律来潮,就可以怀孕了。之后还有三七、四七、五七等等对女子不同年岁的描述,分别反映了人体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不同时间阶段的状态。与女子相似,男子则是以八岁为一个周期。由此可见,中医中讲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年龄段、时间段上有所区别。同时,中医中强调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与*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相契合。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形神统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方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有二十四节气,一天中有二十四小时。人的活动作息需要与自然规律相适应。中医还讲究形体与精神的统一。形体就是我们体检时检查的身体,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单一的形体,人们还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上的变化。中医看诊力求兼顾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把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和内脏通过经络相连,眼睛红了可能是肝火太旺,耳朵鸣了也许是肾虚造成的。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对人的认识上的优势。

中医认为的健康是怎样的呢?《*帝内经》中是这样陈述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众说纷纭,有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还有说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但无论哪一种说法,以当时的时间点向前追溯到它的上古时期,距今至少有多年了。这句话是说,那时候能够把握生命规律的人,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变化,使用合理的方式调养自己的身体,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他们不好高骛远,不过度的劳神,因此能保证形体的健康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健康,从而获得长寿。关于如何调节自身,这里强调了两点内容,一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二是要了解应该从饮食、作息、心态等方面进行调节。

中医所认为的健康不单单局限在形体上,它还强调心理、精神上的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强调了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是说人要时刻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如此一来便可实现真气内藏、精气内守,也就不容易生病了。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句话表述了平衡对健康的影响,是说人体只有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保持健康,一旦失去这种平衡,人就要得病。

综上所述,对中医来讲,健康必须同时强调形体健康与精神意识的健康,必须重视精神意识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力,必须时刻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身体状态。

对于疾病的认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提到“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中医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外来因素,比如说中医讲的“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再比如说“疫疠”,指的是突发的流行性传染疾病。另外中医里经常会提到情志异常,这主要涉及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还有中医强调的饮食、劳逸失调、外伤等都属于外来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外伤极有可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病变,从而影响到人的脏腑功能,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

中医对疾病病因病基的认识自有其独到之处。比如说细菌病*侵犯人体,中医不是单纯的针对病*本身施治,而是通过观察细菌病*侵犯人体之后人体肌体的反应,再根据这个反应来分析外邪所处的部位和病情演变的情况来有效的干预。中医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随时收集人体的异常感觉和异常变化,比如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地方、人的形体与精神意识不统一的地方、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异常感觉等,然后根据人体感觉、体征变化分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最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办法,这就是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法在实践过程中能与现代医学的诊断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个体化诊疗的优势。比如医治头痛,中医首先需要了解具体是头部的哪一个部位疼痛,如果是前额痛则属阳明经,后头属太阳经,两侧属少阳经,不同部位的头疼分析治疗的办法是不同的。还需了解是哪一种疼痛,是胀痛、刺痛、绞痛还是重痛(疼痛并有沉重之感)等。充分掌握患者信息后,还要根据需要借助现代医学的诊断,做脑部超声、脑神经检查等。直到能够完全把握住病人的体内变化情况和体外反应之后,才会通过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办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都格外重视最大化的适应患者的情况设计治疗方案,因此使个体化诊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医对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体现了其能在早期有效的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疾病的干预。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能及时处理人体的异常感觉,使人达到动静结合的境界,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形体和精神(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得到共同调养,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此外,中医里还有“仁者寿”的说法,即道德崇高、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容易长寿,这些都是医学及我们自身在健康方面应该追求的方向。

在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诊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保健费用不断提高造成社会矛盾凸显的今天,中医诊疗具有的“简便验廉”(诊断方式简单,治疗、用药比较方便,治疗有效,治疗费用廉价)的特点,愈加顺应时代的需求。真正好的中医治病会越治越便宜,当然,我们也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现代诊疗方法为中医诊疗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新时代、新需求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药需要进一步发挥“简便验廉”的个体化诊疗优势,才能更好的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我们经常做的体检实际上是在检查什么?无论是做超声、CT看人体结构,还是做化验看五脏六腑的功能,这些检查都是局限于形体的。但根据世界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真正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方面的不完美影响了人的健康。前面我们提到过,中医重视形体与精神意识的和谐统一,刚好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相符合。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原先的基础上给健康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道德健全的概念,这又与中医里“仁者寿”的说法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对健康的认知就已经全面涵盖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的所有方面,作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对健康的认识确实有它独到的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世界宣布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诸多因素,其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8%取决于医疗因素,7%取决于气候因素,60%取决于自己。中医认为这60%取决于自身的个人因素是由正气影响的。《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就是我们维持人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调节能力。中医治病用药,除去干预疾病以外,还会调动牵引肌体整体的自愈能力发挥作用。这60%的自我康复能力与人们的饮食、情志、外邪侵袭、亚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据调查显示,我国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到2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效维护健康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尤其应该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以此来促进个人及家庭的健康,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健康和民族健康。

我们曾对某一机关人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亚健康状况超过了70%,疾病状况几乎达到20%。其中,疾病状况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占据高百分比的亚健康又是怎样的状况呢?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常常伴有不舒服的异样感受,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明显的疾病。比如血糖异常升高,虽然出现了高血糖,但仅属于糖代谢紊乱,经过适当调节后又自己恢复了,并不能构成糖尿病。再比如因为神经系统引发的血压升高,如果稍作休息就能缓解,也不能称为高血压病。以上情况均属于亚健康的状态。

亚健康的出现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生活起居的异常、饮食的异常等。我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几家人连续吃一周涮肉,成人的化验结果显示尿酸普遍升高,甚至连同尿素氮也一并升高了,而孩童的检查结果却未见异常,这是因为小孩子的代谢速度比成人快。如果能及时了解个人的饮食状况,就能避免类似的亚健康出现,进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另外,人的精神面貌不好、极端的情绪反应也是造成亚健康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不宜太过,也不能不及。以喜悦这种情绪为例,总是不高兴自然不好,但是高兴太过也对健康不利,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比如说医学上的临床型博士非常难考,有些学生考了许多年都没能考上,有一天突然考上了,但头发全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医讲喜伤心,心主血,发为血之余,这是由于情志调节失常造成的。另外很多人缺少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长期遵循着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也导致了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曹洪欣: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丨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