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病生于湿,2种祛湿界的大佬,祛湿不 [复制链接]

1#

进入夏天,空气也越发潮湿,特别是南方地区,气温一度快要升到三十度,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雨小雨也哗哗下个不停,不知不觉,湿气也越来越重。

俗话说,千寒易祛,一湿难除,身体湿气重,首选会困住我们的脾胃,渐渐蔓延全身,如蛛网一样,缚住我们的五脏六腑,像是很多人身如重裹,食欲不振,肥难减,累难除,都和湿气有关。

湿分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就是我们潮湿的空气,阴雨的天,内湿就是我们由于饮食,作息不当,让脾胃受损,阳气不足,湿邪内生,特别是处于南方地区,外湿加上内湿,就会让我们逐渐形成痰湿体质。

像是咱们平时喝口凉水都长肉,皮肤容易出油,长痘,容易困倦,身体沉重,阴天下雨关节疼,胃口差,便溏等等,都是身体湿气重的表现。现代社会,十人九湿,有这些情况并不罕见,也不要焦虑,试试下面这些内调外养的方法,帮我们赶走水湿,健脾助阳。

内调身体,祛湿健脾

我们祛湿,就要从根儿上解决,不能治标不治本,要阻断湿气的来源,《*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也就是身体的湿气,来源于脾胃,也就是脾的运化出问题了,脾运化,上升阳气,下降湿邪,脾好了,代谢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强,再把多余的水液输送到我们的肺肾,通过小便或是汗液排出去,也就不存在湿气了。脾出问题,这些水液就会积在身体中。

我们健脾祛湿,多数是用食材来内调,一些天然的食材都有祛湿健脾的效果,只不过我们选择上要注意,有的食材虽然祛湿,但是寒凉,搭配不好,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伤害到脾胃的阳气,祛湿不成反加重。

分享两种祛湿界的“大佬”,祛湿的同时不生寒,不伤脾胃。

食材一: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这种食材,煲汤必备,闻着有股淡淡的椰香,煲出来的汤也是鲜甜可口的,它在华南地区有“广东人参”的美誉。

《中国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入脾、肺、肝,健脾补肺,行气利湿。它能很好地帮助身体去湿气,五指毛桃色*入脾,还有补气的效果,非常适合脾胃虚,吃啥都虚不受补的人群,而且不生寒也不生燥热,很适合咱们这种吃点啥就容易上火的人。

国医大师邓铁涛称其“益气而不作火,补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用于多湿多虚的体质。”

五指毛桃炖出来的汤,味道也十分可口,分享一道五指毛桃祛湿汤,准备怀山药一根,胡萝卜一根,五指毛桃克,花生80克。

将胡萝卜淮山,削皮,切小滚刀,所有食材放入电压力锅中,选择豆筋键煮便可,最后加盐便可品尝,这样一道素汤,喝着清爽也不腻。

喜欢荤食的,可以放排骨,乌鸡,老鸭一起煲汤,味道也很鲜美。

食材二:茯苓

能和五指毛桃媲美的,平和的祛湿食材,就是茯苓了。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它不光适合冬季,一年四季,无论寒、温、风、湿,茯苓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它是一种寄生在松木下的一种真菌,和木耳蘑菇有点像,古人便认为茯苓是松树神灵伏结而成,写作“伏灵”,后来渐渐变成了“茯苓”。

茯苓性味平和,不温不凉,而且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又有宁心安神之用。专门针对我们肺、脾胃、肾中的水湿,之后把这部分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而且茯苓有一点,就是在祛湿的同时不会伤阳,也不会损身体的正气。

很多祛湿的食材,会在排水湿的同时把体内正常的津液也一起排出来,有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湿气是祛了但也伤了身体。所以茯苓这种祛湿不伤正的特性,从古至今就被人们所青睐。

分享一道清朝流传下来的祛湿靓汤,就是用茯苓做成的,又叫四神汤,除了茯苓外,还有怀山药,莲子,薏米或是芡实。

虽然这里的薏米性凉,但是有了温性的山药中和,也不会生寒伤脾阳,故而我们自己搭配食材也要注意温寒相搭。

淮山药80克,茯苓30克,薏米30克,莲子30粒,猪骨克。把上面食材洗净,猪骨剁小块,入锅飞水备用;将所有备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煲1.5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四神汤不用每天喝,每周喝上一两次就够了,饮食内调在于坚持,其实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在于坚持,特别是去湿气。

懒得煲汤,或是后面觉得天气越来越热,煲汤喝不下的,也可以用这四种食材煮水喝,单独茯苓煮水味道一般,搭配起来就容易接受的多,或是备上一罐这种茯苓山药粉吃,还能当早饭。

直接用开水冲泡,搅拌均匀就能吃,和我们平时吃黑芝麻糊,藕粉的做法一样,配料表只有茯苓,怀山药,薏米和莲子,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也没有防腐剂添加剂,健康有营养。

其中祛湿靠的是茯苓和薏米,清热靠的是莲子,健脾靠的是山药,而且山药还可以补虚,调养好脾胃的运化能力。

这些食材都是精选无无硫熏,无漂白的优质食材,天然健康,只选用正宗的温县垆土怀山药,是山药中的翘楚,营养价值非常高,高山茯苓,当季的莲子和薏米,这些食材都是熟化后,经过超微破壁打粉的,粉质很细腻,吃起来口感也好。

打开就能闻到谷果的清香,满满一大罐,很实惠,早晚不想做饭了,泡上一杯,垫垫肚子,或者也可以在做饭炒菜的时候放上两勺,煮粥煲汤的时候放两勺,都很方便,罐装的也更容易储存哦。

美丰道茯苓山药粉精选月销量¥49¥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直接吃觉得口味淡的,可以自己加点蜂蜜调和,不建议加糖,更容易助长湿气。

若是不喜欢这种流质的口感,或是觉得还得冲泡,我们也可以吃这种开袋即食的茯渭糕。软糯细腻,有淡淡的清甜,它的配料就更丰富了,除了上面四种食材,还有芡实,白扁豆,山楂,红枣,人参等,没有用生湿的白糖,用的是养胃的麦芽糖,食用油用的也是低脂的亚麻籽油,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像是红枣是补血的,山楂化积又化瘀,人参补气,白扁豆止泻健脾,芡实有很好的固摄能力,同时也是健脾祛湿的食材。

低温烘焙的制作工艺,可以避免食材中的营养被高温破坏,而且制出来的糕点糯叽叽的,很好嚼,中老年人也能咬得动,嚼的烂。

美丰道茯渭糕软糯香甜g/盒(7g*30块)精选月销量¥76¥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每块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开袋即食,也不用担心开封受潮浪费,慢慢吃,每天1~2颗就足够了。有了这些即食的祛湿零食,让祛湿也变得简单多了,更容易坚持和成功。

外养身体,祛湿扶阳

湿气属于阴寒的一种,除了健脾祛湿外,还有一个祛湿的途径,就是扶阳,补阳气。很多人不论是脾虚也好,湿气重也罢,都是阳气不足的结果。

那么身体的阳气不足,就要扶阳升发阳气。调动人体阳气,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扶阳方法很多,有人说运动生阳,有人说晒太阳生阳,这些方法都没错,但是运动这个事儿,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尤其是现在内卷严重的社会,根本没时间让我们去运动,或是没精力,回家只想一躺。

故此,分享一个躺着都能扶阳的方法,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提出来的。这个方法因为简单,实用性很高,所以被世人称为“万病方”。

南怀瑾老先生说,在上个世纪,日本发明了一种温灸器,放在肚脐上,特别暖和,用来暖腹补阳气的,其实这就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方子拿出来卖钱,在古时候道家有一种灸脐法,就是和温灸器一样。其实我们用不到那个,道家有一个小秘方,无论是成年人,还是老人或是孩子都能用,效果比温灸器还要好。

准备一些花椒,干的桂圆肉,去掉核,在准备一些艾绒,艾绒选取的时候要选陈年的,最好是三年以上,五年更佳,之后把这些东西都放在捣蒜器里,来回捣碎。桂圆肉很黏,可以黏合花椒碎和艾绒,如果不够黏稠,就加一点温水进去,之后用指甲挑一点这个黏糊糊的艾绒花椒桂圆肉,塞到我们的肚脐孔里,贴上橡皮膏封住就可以了。

这个东西睡觉的时候用,白天别用,可不就是躺着就能帮助身体补阳气么,一般在睡前时候挑一点封住,到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取下就可以了,时间久了,我们身体就会越来越好,阳气也会越来越充足。

这个方子里,用的是艾草的补阳特性,它是唯一的纯阳草,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面,连我们的身体也不例外,背为养,腹为阴,但是艾草是纯阳的,被称为“地之阳”,除了天上的太阳,艾草是最好的补阳之物。

《本草从新》中写道:“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无论是先天的阳气不足,还是后天生活习惯所致阳气流失,艾草都能帮我们补阳。

其中花椒是可以温中散寒的,也很是脾胃寒湿重,再者它是通过我们的肚脐,循序渐进温补进阳气的,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是通过肚脐连接母亲身体,获取营养的,肚脐有“命蒂”之称,连着人体的真气真阳,能补充阳气。

想要自己制作的朋友,桂圆肉,艾绒和花椒的比例控制在2:1:1即可,分量按照我们所需制作,可以把这些捏成一个个小球,带进肚脐孔里更方便,做完后用保鲜膜或是准备一些蜡纸包好,装进密封瓶里保存,随用随取。

懒得自己做,觉得麻烦,我们也可以用这种现成的肚脐贴,除了上面最基础的三种材料,还添加了枸杞和酸枣仁,枸杞有助于补阳,酸枣仁养心安神。

这里的艾绒,用的是南阳艾,三年以上,叶子大,温阳效果更好,四川的当季花椒,散寒好,味道浓郁,广西的桂圆肉,剥壳去核,最适合补虚,加上邢台的酸枣仁和宁夏的枸杞,加强效果,外面还裹了一层花椒粉,更有助于身体的吸收。

每一颗都用蜡纸封好,放到玻璃罐中储存,开盖就能闻到浓郁的味道,而且还贴心的准备了无纺面贴,封住我们的肚脐,透气亲肤不闷汗,很轻薄。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脾胃虚寒、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宫寒,痛经;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艾草温灸贴艾贴精选月销量¥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想要阳气在体内更好循环起来,我们可以在双脚脚心也贴上一个,打开蜡纸,塞进肚脐孔,再贴上专用贴,前后花费不到1分钟,就能持续为我们的身体补充阳气。

睡前贴上,早上醒来后取下即可,贴三天停一天,循环反复,很多寒湿重的人,会出现便溏,拉肚子,肠鸣等,都是身体排寒排湿的表现,不用惊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