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免费活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本文来源:济南新闻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大的中华儿女在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这样一种通俗易懂,而又蕴含古理的语言形式,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作为一种定型精练的语句,不管俗语的来源如何,都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经验,生活哲理,在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一些俗语还能够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例如“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但也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比如“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在这句话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人肉凳”又是什么?
再饿莫吃坟前供
“坟前供”,就是坟前的供品。中国人祭祖会带一些水果、糖果、面食或者逝者生前爱吃的东西。
一般来说,这些供品在上供之后是不会再重复利用的,就这样一直摆放在逝者的坟前。但是在古代,一些家庭生活条件贫苦,如果遇上灾荒之年,则更加艰苦。所以,每到这种时候,也出出现一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将坟前的供品吃掉。
而在古时代,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是对逝者的不敬。不能吃坟前的供品,也就是怕沾上“晦气”。民间又有“饥*抢斋”之说,认为吃人家坟前的供品,就把自己当成了“饥*”了。
除此之外,这些供品长期露天安放在野外,经过风吹雨打,难免不会变质,甚至被动物啃食携带细菌、病*。食用这些供品很可能就会感染疾病。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偷吃供品触犯逝者,因此身体才会出现问题,也就有了“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习俗也发展变异,有一些地方在坟上祭祀后的供品,既不能拿回家里,也不能让人吃,祭祀完成后也就摆在那里。因此,这些地方才有了“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再累莫坐人肉凳
过去,我国传统观念认为,“骑在人身上”“坐在人头上”“在上头上拉屎”等行为,都是对人的欺凌和侮辱,是杖势欺人、作威作福的暴戾表现。民间对这种人恨之入骨。这些故事的结局,就是表明了农村民众对这种不道德行为的极度痛恨,充分体现了恶人有恶报的传统因果报应观念,以及当时的一种社会心理。
“人肉凳”在农村,通常又指人膝盖上面的腿上,因此“再累莫坐人肉凳”专指女人不能坐在男人的腿上,男人不能坐在女人的腿上。旧时有“男女授受不亲”,指男女交往,要恭谨,有礼有节,不应该很轻浮行为。男人和女人之间,如果不是夫妻关系,相互坐在腿上,就是一种轻浮的行为,不雅观,有伤风化,是绝对不允许的。旧时,即便是夫妻,在人前也不允许这样做,也被视为有伤风化,不讲礼法。就是现在社会,人们不再讲究旧礼了,但是,如果在公众场所出现非夫妻之间的这种行为,仍然被视为不雅行为。
把“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两句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因为两种行为都与“礼”不相符,都是一种不讲规矩的行为。
总而言之,这条农村俗语,是在旧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在社会与旧时社会的观念不同了,语境也不同了,人们的一些行为方式也就有了很大变化。现代人更讲文明和卫生了,没有人坐“人肉凳”,更没有人去吃人家的“坟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