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是现代化城市科技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一个城市科技文化的重要名片。
创办于年的上海科技节,不仅是上海市民的科技嘉年华,更是集中展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成绩、宣传上海科普工作新成效的重要平台;是落实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战略的重要载体,更是宣传上海城市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27年来,上海科技节不仅见证了科学精神不断融入大众之中,还见证了科技创新精神融入上海城市文化的过程。
5月19日—26日,8天时间、多场精彩活动为公众献上了一桌“科普科技大餐”:20位“科技大咖”手捧鲜花走上科学红毯,余家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家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敞开大门,5场走进世界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线上线下参与上海科技节活动人次超过1万,远远超过去年。上海科技节集全市之力为上海市民和各方宾客奉献了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科技嘉年华,彻底点燃了城市科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科学家走进来,文化走出去
红毯铺开,鲜花在手。在公众的热切期盼中,科学红毯秀拉开了年上海科技节的帷幕。
一样的红毯,不一样的明星。这里有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团队负责人孙强;有中微董事长兼CEO尹志尧;有振华重工总工程师严云福……在这一张张并不算光鲜亮丽的妆容背后,彰显的是重大科技成果的上海速度,以及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坚定决心。
国际化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都能大放异彩,而“科学红毯秀”正是这样一个舞台。加里克·伊斯雷利恩里教授是西班牙天体物理学家,他领导的合作项目发现了超新星爆炸造成黑洞的第一个观测证据;泰国国家科技馆馆长雷文·拉维翁斯除了在弘扬“科学文化”精神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外,还是一名科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领域以及清洁技术与技术管理领域,领导的药物开发项目第一阶段已于去年完成;优素福·扎法尔是巴基斯坦农业研究委员会主席,他有35年的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经验,曾获由美国华盛顿特区廉政公署颁发的年度最佳科学家奖……
除了红毯,外籍科研工作者还登上了科普大讲坛。5月19日,日本首位“航天妈妈”山崎直子身穿蓝色宇航服,走上讲台,分享了她的航天梦,带领观众共同探索太空世界。年,40岁的山崎直子乘坐“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往太空,执行了为期15天的太空任务,当时她已是一个6岁女孩的母亲。她说,人类进入太空最难适应的是身体协调系统,每天都会在太空舱内训练1-2个小时保持身体协调,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她整整坚持了11年。“女性宇航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优待,她接受的是与男宇航员同样强度的训练,担负同样难度的任务。”
在论坛版块,围绕多个不同的主题,上海科技节搭建了国际科技创新的高端对话平台。5月20日,科技节国际沙龙邀请到中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爱尔兰、意大利、爱沙尼亚、泰国、澳大利亚、挪威等科技节高层,共谋城市科技节未来合作发展之路。其中,身兼挪威斯塔姆斯科学节总监的加里克·伊斯雷利恩里,还亲自参加了奉贤区科技节启动仪式,并以《星星和音乐的启迪》为题,为观众展示了宇宙和黑洞附近的声音,吸引了一大票粉丝。
上海科技节,不只是外籍科学家的舞台,也是国际少年创客玩转科技和“脑洞”的游乐园。如《少年爱迪生》青少年科学梦想秀节目,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瑞典、印度、俄罗斯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青少年参加,节目成为了国际少年创客的科学梦想展示平台。随着近几年上海科技节影响力不断加深,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曾在上海科技节上大放异彩的展品、活动,影响力已经传播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上海科技馆透露,“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去年在上海科技节上首次亮相后,引起了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领事馆的强烈兴趣,经过实地调研,展览将于今年10月赴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巡展;此外上海科技馆原创展览“星空之境”已经被泰国国家科技馆相中,将亮相今年8月的泰国国家科技节;还有上海市民上下班路上收听到的“十万个为什么”科普栏目,已经与美国中文广播签约……科技和文化艺术相结合,上海科技节成为“一带一路”的友好使者,缔结友谊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交流。
据组委会介绍,上海科技节将打造成为融合国际元素、上海元素和创新元素于一体,全方位展示上海科技创新力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城市科技节,使上海科技节成为申城继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电影节、上海旅游节之后的第四大城市品牌活动,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营造氛围。
科学,可以很美很好玩
说到科普活动,一般都是听讲座、看展览、搞参观,走马观花式的参与让观众在科技面前更像是旁观者。而上海市社区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则彻底解放了科技节的参与形式,公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创造者。
铁链也可以像车轮那样在地上滚动?可以轻易撕开的纸片竟然可以切开塑料瓶?几十公斤的铁锤可以被人轻易举过头顶?原来神秘现象背后,都是旋转形成的离心力在“捣鬼”。大赛颁奖典礼上,以科学秀《旋转之美》为首的科技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无限惊喜和欢乐。
大赛于去年10月启动,共有组家庭创客选手报名参赛,野外无碳充电站、盲人出行辅助系统、防盗门锁、绿色环保晾衣架等等,一件件创客创意作品诞生,比赛不仅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公众的创新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创意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草根创客。
不只是科技创新本身,讲好一个科学知识和故事也很重要。第五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启动之初,就接到了名左右选手的报名,其中非专业选手首次超过了专业选手。来自虹口区学校的学生用手影舞表演了上海科技节会歌《因为有了你》,给人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上海自然博物馆带来了《雀之灵》舞蹈,上海科技馆奉上了科学实验秀《“压力山大”的爸爸》,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选手用昆曲演绎了别样的《水调歌头》……
同样受到追捧的,还有热门活动“科学之夜”,现场特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乐园展区、未来的美好生活展区、转角遇见星空展区、奇幻科学秀等活动。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心选择参展机构、项目,最终挑选出50多项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科普项目,包括体验展品,物理、化学科学表演,交互游戏,创客工坊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内容。
在斯塔姆斯科技节的主题展台前,孩子们争相聆听太阳、白矮星等星球发出的声音。“太阳的声音是尖尖的电波声,很有特色,听到了吗?”科普志愿者为孩子们戴上耳机,在笔记本电脑上依次播放太阳、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白矮星等8个星球的声音,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但是宇宙无声无息,这些宇宙的声音是怎么被探听到的呢?原来,每个星球都有自身振动的频率,在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人耳无法听到,但可以被天文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探测器采集到。科研人员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将这些电磁振动加以合成处理,就得到了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
此外,瑞典哥德堡科技节邀请到查尔姆斯数码实验室,公众可以参与搭建机器人糖果生产线、利用机械臂体验精准手术操作、实施监测温室中植物生长情况......捷克伊克兰迪亚科学中心通过特定场景为公众现场演示磁悬浮、热成像、“冰火两重天”等多个神奇的物理、化学现象,体会科学世界的奇妙。
5月26日,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闭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闭幕式晚会以“国与民”为创意核心,借助激光、现实实景(AR)、人工智能(AI)、4D全景声场等高科技手段呈现辉煌的科技成果和感人的科技情怀,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传递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理念。
科技创新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创意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让群众亲自参与,原来,科技也可以很好玩。
无法亲临现场的人,还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科普盛会。上海科技节创新引入了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