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尔眼科普吃一周腊肠,为何失明 [复制链接]

1#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https://m.39.net/disease/a_13965356.html
分享身边案例#i健康发文PK赛#

#清明聊健康#

湖北武汉,60岁的陈阿姨趁年关灌了几十斤腊肠。

为了尽快吃完,她整整一周都在吃腊肠,万万没想到,左眼突然看不见了。

接诊医生推测,这很可能与腊肠吃太多有关。

陈阿姨患有糖尿病20年,平时都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就诊时,她的血糖高达23毫摩尔/升。

而眼部检查显示,她的左眼已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的增殖期,出现视网膜出血。

“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极易致盲。

这样看来,“糖友”还能愉快地吃腊味吗?

长期忽视血糖,腊肠是导火索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王国华主任深耕眼底专科多年,他认为,通常不会因为连吃一周腊肠就突然失明。

那陈女士的遭遇又如何解释呢?

“很可能是患者常年不注意饮食,且疏于对血糖的监测,导致她的‘糖网’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一周连续食用腊肠,使她的血糖发生了急剧的波动,加速了疾病的进展。”

众所周知,腊肠是一种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

食用过多的盐会增加人体饥饿素的分泌。这种物质不仅会削弱胰岛素的降糖能力,还会让人增加食欲,吃得更多。

高盐还会让血容量增加,并增加血管压力。

相似的,高脂肪的摄入也会干扰人体胰岛素的工作,引发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另一方面,腊肠是公认的“下饭”食物,让人不自觉地吃下更多的米饭主食,势必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

说白了,腊肠这个“重磅炸弹”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议“糖网”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日常以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品为主,少吃腌制食品,避免血糖水平持续过高或大幅度波动。

中老年多发,但年轻人病情更凶险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得“糖网”吗?

王国华主任表示:“随着患糖尿病年限的增长,得‘糖网’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过往研究认为,15年糖尿史,患“糖网”的概率约为30%;20年,概率约为50%;30年以上,则有约90%的概率。

所以,大部分“糖网”患者年龄都在四五十岁或以上。

但是,这并不代表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就万事大吉了!

1型糖尿病患者,或是发病较早的2型糖尿病患者,哪怕二三十岁,也有风险。

而且,他们更容易发生“糖网”,一旦发病,病情也会很严重。

“它不会按照既往的、几年才进展一期的规律,而是会突然地、急速地发展到6期。”王国华介绍。

凶险的增殖期”糖网“

临床上一般将“糖网”分为6期。

前3期为非增殖期,有一定风险,但只要没有伤及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就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进展到后面3期,也就是增殖期,就可能突然损害到黄斑区,视力骤降,甚至失明。

黄斑区是眼睛的“战略要地”,虽只占视网膜4%的面积,但承担着96%的视觉功能。

眼前有“飞蚊“,别不在意

要避免“糖网”发展到失明的程度,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并且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糖网”症状多表现为眼前出现一些飞蚊,或是轻度的视力下降。

由于症状微小,且多为非持续性的,很容易被患者忽略。

“很多患者会觉得只是年纪大了,或是手机刷多了,没有重视。”丁医生说。

等到“糖网”发展到增殖期,视力严重下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不仅手术复杂,治疗效果也有限,病情容易反复。

筛查“糖网”并不难,医院拍摄眼底照片,只需要几分钟,无需散瞳。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筛查。

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期出现过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若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医院进行眼底筛查。

如果眼底非常健康,年轻人往后可2~3年筛查一次;高龄人群,则建议一年一查。

治疗不是“一针灵“,要坚持

若患上了“糖网”,眼睛还有救吗?

武汉爱尔眼科王国华主任表示,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局部激光治疗,可将视力维持在比较好的水平。

若病情较重,出现黄斑水肿,患者需要接受眼内注药治疗:进手术室,将药直接打进眼睛里去。

对此,有些患者觉得很害怕。但其实,该治疗技术已十分成熟。

“医院为例,患者来检查后确定有糖尿病引起的黄斑水肿,开具处方、打针、复查,全流程能在24小时内完成。”王国华介绍。

他提醒,不少患者存在一个误区,以为眼内注药是“一针灵”,打一针就好了。

实际上,规范化的治疗,第一年至少需要打5~9针。

“患者接受治疗时,不能觉得视力好了就不来了,不规范的治疗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