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POST-EURETINA“诺华眼底云峰会”北京场已然圆满落幕,专家深入浅出的分析总结犹在耳边,其中的真知灼见、独到见解,却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消化吸收的。为此,《国际眼科时讯》特将北京场的精彩内容辑录,邀广大眼科同道共同参详,朝闻道,夕有所悟,可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进展
1型糖尿病相关眼底病变的新发现
长期随访显示,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15岁)确诊后,约59%患儿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一般情况下,DR病变仅累及视网膜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视网膜微循环改变早于DR临床症状,无视力障碍和DR的糖尿病儿童的旁中心凹已发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生物标记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FAZ周长、AI、中心凹密度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OCTA也证实在无DR的T1DM儿童中发现*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的扩大。戴教授建议,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应当进行早期筛查、密切随访。
DR的血流动力学
成功运用影像学检查不但可以帮助眼科医生获取视网膜病变前的早期变化,也能从“三维”角度评价毛细血管丛的重要性,分析DR进展中的毛细血管密度与血管形态改变,以及PRP对*斑血管系统的影响。戴教授指出,在DR发病初期,视网膜血流灌注增加,随着DR的进展,OCTA可显示深层视网膜的血管灌注显著减少。大血管迂曲是糖网活动的标志。PRP治疗,可以逆转血管弯曲度,增加*斑区血流灌注。
DR的治疗
年以前,格栅样光凝是*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年AAO指南将抗VEGF/激素定为糖尿病性*斑水肿(DME)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格栅样光凝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DME获益可能与使毛细血管扩张(TelCaps)闭合有关。人们对TelCaps的认识是否会改变未来治疗模式?戴教授表示,未来应当更精确地定义TelCaps,分析其与DME的关系,进一步完善DME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