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这两件事,糖友要 [复制链接]

1#
天天吃药,血糖还是高,症状找上门,怎么办?

本人今年62岁,大概三年前吧,经常感觉小腿、肚子发痒,没注意,结果两年前突发脑梗住院,检查血糖发现空腹10.3mmol/L,餐后糖18.2mmol/L,糖化9.1%,确诊了2型糖尿病,同时还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

医生建议服用二甲双胍,每次0.5mg,每天吃2次,吃上药以后,空腹血糖9左右,餐后血糖降得多点,能到10-12mmol/L。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身上没力气,手脚发麻,担心是并发症的前兆,希望赶紧摆脱这种状态。

健康管理师分析:血糖长期超标,悄悄损伤周围组织,糖友要当心!

虽然这位糖友确诊的时间不长,但不代表患病时间短,从身体状态来看,有可能很久以前就存在高血糖的情况,只是发现的晚。糖友坚持用药,但是血糖并没有达标。

我们先讲一下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多数药物都是围绕2大糖尿病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这位糖友服用的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针对胰岛素抵抗,但不同的糖友胰岛功能的剩余情况不一样,如果糖友的胰岛功能比较差,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很少,光靠增敏剂作用有限,短期内可以配合一些胰岛素促泌剂或直接注射胰岛素。

除了增加胰岛素的量,还要兼顾其他代谢组织功能,如肝、肾、神经等,因为肝脏负责储存及释放糖原,调控血糖浓度,肾脏参与尿糖的过滤和排解,神经负责调动激素的分泌,这些地方出了问题,即使胰岛素量正常,血糖也会失控。

持续的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杂质,造成血管堵塞、周围神经受损等,一些糖友会出现瘙痒、乏力、手脚麻木、视力模糊等情况,甚至引发心脑血管危险、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

糖友要科学药物与日常调理“两手抓”

短期内为了控制血糖可以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胰岛素促泌剂或注射长效胰岛素,提升胰岛素水平,马上把血糖控制住。长期则要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热量高,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减少胰岛负担,长期则应配合营养干预的方法,养护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恢复自身糖代谢功能,达到平稳血糖,减药停药,远离并发症的目的。

糖友反馈:血糖降了,症状没了,药停了

糖友初期改为二甲双胍配和格列齐特,主食量减了一半,低盐低油,增加蔬菜和蛋白质,针对胰岛和肝功能的不足,根据营养师建议补充特殊营养,坚持一个月后,血糖降到空腹6,餐后8,基本达标。视力、体力有所提升,皮肤不痒了,心情好了。

3个月后,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6.3%,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

5个月后,在家测血糖,空腹4-5,餐后6左右,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停服降糖药。观测1个月,除前7天偶尔波动,总体稳定在6-7之间,糖友十分满意。

如果您有血糖问题,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