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眼科,哪能见到如此盛世美眼 [复制链接]

1#
其实这是一篇实习随笔。记录了一年的变化、啥都看不清的手术、凑巧发现的眼睛的奥秘、以及对于学科魅力的胡言乱语。.1.4-1.8,大四眼科实习。

.12.27-.1.23,大五眼科实习。

3月到10月,混合着纠结焦虑喜悦满足,推免,眼科。

——这个的开篇落幕与起承转合,都是眼科。

#大四实习见习大四为期一周的眼科实习是选修板块的必修学科,而大五的这次是选修板块的自选学科,我理所当然地去了眼科。一年之差,感触还是很不同的。

大四实习|眼科

眼科对于我们繁多的实习必修学科来说只能算是小学科。

大四去眼科那段时间距离学习理论知识已经有一年了,门诊病房检查室逛一逛,听了很多节似懂非懂的小讲课,就结束了。

我会留下来拽住老师帮我讲一讲眼底拍照读片,但其实是没怎么听懂的。

那时候我虽然很明确将来想学眼科,但更多的理由还是因为我如果去大外科,可能会有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而致做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

整个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很坚定地明白自己会喜欢眼科的,因为它太“专”了——我就喜欢这种神秘兮兮的东西。

不得不说这理由真浅薄。

#在手术室的思维散漫

我又到了眼科,这次不再是“科室”负责我,而是我找的带教老师全权负责。

是我特别喜欢的老师,所以我像个跟屁虫一样黏着她,她在门诊我就在门诊,她去手术我就跟去看手术。

/

感触最深的是内眼手术。

那天看的是玻璃体积血(玻血)的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也有视网膜脱离(网脱)。

观摩整个过程,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巩膜(眼白)上打了三颗钉子,像腹腔镜那样伸器械进入其中,只不过都是极其迷你的,透过瞳孔这个天窗来看眼内的情况。

三根小钉子长这样↑感受一下大小↑显微镜+放大镜下操作,却因为进入了眼球的深部,所以只能用很暗的照明。手术室的灯全部关了,在显微镜昏暗的光照下,玻璃体积血就是一团浑浊,胶冻状或者已经液化了的玻璃体混合着新鲜的和陈旧的血液,将视网膜的情况完全遮蔽。

术前的眼底拍照什么都看不清,超声敏感性又不是很强,术者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玻璃体,一边切割,一边仔细辨别视网膜的病灶。

就像「开盲盒」一般。

往往是有网脱的。需要手术的玻血往往又都是病理性血管破裂导致的,眼底情况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视网膜裂孔周围操作的一步偏差和拖延,往往就会错失唯一的机会,使整个手术难度骤增。没有及时将裂孔封住,一旦液体从裂孔进入了脱离的网膜内,整个网膜都会被水拱起,也就很难再将其展平、封闭。作为一个还没入门的学生,我光是在脑海中想象着整个过程,就感受到了莫大的紧迫感。听过一种说法,能和一位眼科医生内眼手术成长曲线相媲美的,就是神经外科了。之前我不理解,观摩了这场手术之后我仿佛懂了一些。眼睛的所有操作的所有触感都来自于器械,又是过分迷你的,传递着双手与眼球精细结构之间的微小的力量。和腹腔镜不同,当微创无法进行时,还有一个lastapproach——开腹,开腹手便可以直接触碰——看了眼科手术之后,我才明白能够拥有将出问题的脏器握在手里的踏实感对于术者而言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眼内,每个人都无能为力。/结构和功能虽然紧密联系,却又分得很清。不是说结构的部分复原就意味着视力的部分恢复。就像老师经常会和病人说的,术后视力能恢复到多少,完全看造化。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我会很好奇被做眼科手术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因为大多数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或者表面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还需要配合医生,我想象不出来。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有90%都是通过视力。医生要在自己身上做什么操作,但凡好奇都会扭头去看——做腹部B超时想看屏幕,做胃镜时也想看屏幕,换药拆线拔管时想看伤口,皮肤科切小肿块时也想看整个过程……但现在变成了对这个信息获取途径本身的操作,想看,又不能看,看的奇怪,又不得不看。反正就是我想象中会很神奇的体验,当然我自己一点都不想经历。

#故作一下学识渊博

有时候,我不得不折服于生物体的精妙构造。一个是从自然界这样广阔无边的真实中进化出的基因密码,一个是从纯粹抽象的点线面关系中层层定义出的数学概念,在生物体内竟有如此恰好的交叉。比如,在数学中,先是将一周角分为等份,每份定义为1度,之后再将1度分为了60分。百度百科学习法称“之所以采用这数值,是因为它容易被整除。”——所以就是这样人为地定义了“角分”的大小。对于人眼,视力,也称为视敏度,是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节点出的夹角的倒数。而单纯通过细胞直径和眼球本身的参数计算出的视力极限,所对应的角度恰好是1分——这个从圆、周角、以及因为因数多而被选入的“”来定义的角。这是多么绝妙的巧合!/附一些可以跳过的稍微详细一些的解释图自《视光医生门诊笔记》(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个循环论证,毕竟我对于“简化眼”的认知并不多)(如果是这样,那这段就当作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就是喜欢了

挺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眼科,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我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在变化,其中还有些许辨证的意味。它太「专」了。从病史到体查到辅检,眼科都是单独的一套,和其他学科几乎没有交集。比如同样是问病史,我们都能归纳出“尿泡沫增多x天”这种主诉,却读不懂“近视漂移”是个什么情况;比如同样是常规的体查,内科外科都会需要做直肠指检,但都不会去用裂隙灯和检眼镜;比如辅助检验检查,同属五官科的耳鼻咽喉科也会常用CT和MRI,眼科却更多使用眼底拍照、OCT、眼压,还有角膜地形图、视野等大堆听不懂原理看不懂报告的检查,花花绿绿,辣眼睛。不是这个专业的就看不懂,这种神兜兜的感觉超酷。看不懂就对了咳咳但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选择眼科这件事情上犹豫过。因为我渴望成为的医生,是那种当别人发现你是医生时就提出一大堆问题,而你可以滔滔不绝地给一些专业解答,最后再补一句“虽然这样,但毕竟我也不是这个专科的,更多的最好再去问问专科医生。”去了眼科,遇到这种情况大抵只有一句话,“非本专业,不懂。”我也常会说,去了眼科,就像是转专业了。这四周,我没再开过一条白蛋白的方子和医嘱,没再写过一条“多烯保肝、耐信护胃”的诊疗计划;习惯的是玻璃酸钠,记住的是左氧一天滴够六次。说归说,要说选择,所爱之眼科必定是我的不二之选;要说热爱,热爱的是整个临床医学。/我的虹膜是浅棕色的,是比一般人的棕色更浅一点的那种——我的眼睛也只有这一点特殊性。我近视,架着副眼镜,没用过OK镜也不用隐形;有一点点隐斜(大多数人都有);重睑(也就是双眼皮)——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眼科情结,不会像有的同学会因为家人或自己得过某些病而对这个学科尤其感兴趣。非要说的话,就是觉得眼睛漂亮的人会很好看,所以喜欢看别人的眼睛,但若是真人,那要从侧面。这是什么盛世美眼!!/眼病的终点往往是盲,而非死亡。我放弃了「生死」这个从我进医学院那一刻就开始思考的议题,转而研究与「生活质量」关系最密切的话题,有这种对比,必然会有鄙视链和酸柠檬;这一点,连同之前所说「专」的问题,都会让我重新思考自己学医的初心,所幸后来想明白了。我们都只是整个学科中的一颗螺丝钉,眼科也只是整个医学领域的一颗螺丝钉,共同奔赴的方向,是健康,或生死,或生活,这条奔赴之途,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一些

看见L拿着本原版教材在啃专业相关的生理知识,同是学眼科的朋友问我眼科有什么书值得一读,我想着或许WillsEyeManual这种书会比较实用,

话还没说出口,坐在一旁的朋友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L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够拉仇恨了/门诊还是视疲劳的比较多,多是用眼过度和眼镜度数不匹配导致的,医院里开不出进口的玻璃酸钠,可以自己买来让眼睛舒服一下。/也说不出其他再多的内容,还是因为积累不够啊。-END-一个无法开通留言功能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