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柳叶刀重磅降压还可以预防糖尿病牛津 [复制链接]

1#

坚持吃降压药的好处又多了一种。

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分校妇女与生殖健康部的KazemRahimi教授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降压治疗和糖尿病关联的重磅研究成果[1]。

他们对22项降压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收缩压每降低5mmHg,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1%。

研究还发现,和安慰剂组相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的应用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相关,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而钙通道阻滞剂与之未见明显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研究首次明确了降压治疗在预防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将降压的获益推向了新的研究领域。

文章题图

糖尿病及其多样的并发症困扰着全球9%的人口,且糖尿病的流行率仍在不断上升[2]。年发表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人数高达1.亿,且知晓、治疗、控制达标率均较低[3]。

除血糖失稳这一经典特征外,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也可能出现异常。既往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新发患者中,高血压病的流行率高达39%[4]。

有研究证实,降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及临床事件的有效策略[5]。但是降压是否能预防糖尿病,目前仍未可知。

不过有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20mmHg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77%显著相关[6]。但是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不能确定,因为观察性证据容易造成混杂和反向因果关系。

既往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结论也莫衷一是[7,8],而且存在着统计学效能不足、未考虑到不同种类降压药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等问题。降压药和糖尿病发病风险改变之间的关联究竟是由于降压本身,还是由于药物的脱靶效应?这一问题目前仍然缺乏准确的回答。

KazemRahimi研究团队选择从既往的大规模降压药物随机对照试验入手,收集各项试验参与者的资料并进行个体数据meta分析,评估降压本身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同时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比不同降压药物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最后使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来评估遗传预测的血压下降及不同种类降压药的效应和2型糖尿病发病间的因果关联。

考虑到不同随机对照试验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人员对分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对于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而言,接受受试药物的参与者作为干预组;对于降压药物“头对头”研究而言,降压效果最强的药物组作为干预组,其余则作为对照组。

来自19项试验的例参与者被纳入个体水平的meta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在此期间名患者新发了2型糖尿病。干预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5.94/人年,对照组则为16.44/人年。收缩压每降低5mmHg,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1%。且基于BMI这一重要混杂因素的亚组分析也未发现显著的异质性。

干预组和对照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对比

而纳入了22项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则提示,ACEI和ARB类降压药的应用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相关,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则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钙通道阻滞剂和发病风险则未见明显关联。

五种降压药物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补充进行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取得了和meta分析相似的结果:遗传预测的收缩压每降低5mmHg,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2%。遗传模拟的ACEI、ARB类药物效应使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效应使得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CCB类则呈中性。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有着重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毕竟5mmHg这一不算太难的降压目标,竟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11%相关。该研究发现的降压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预防效应可谓振奋人心。

这意味着,坚持好好吃降压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降压的获益又多了一种。此外,不同种类降压药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的影响可能大相径庭,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选择降压药也由此有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虽然降压药物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的机制仍不明晰,但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分析提供不同的切入点,或许2型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也不必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