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年代宝塔糖火遍全国,后来为何不见 [复制链接]

1#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很多经常出现在身边的事物,突然发现不见了踪影,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不复存在的过去,就像失去的青春一样,留在心里的只有过去的青涩回忆。

每个人都有爱念旧的心理,尤其年少时期所经历的事情,看过的事物,处处都见证着成长的印记,比如80年代铁皮青蛙、玻璃弹珠、卡带游戏机等,每件玩具都伴随着的童年的快乐,那些看似简单的玩具却让人无限回味。

还有在80年代火遍全国的“宝塔糖”,这是那个年代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的“零食”,但后来却无声无息地不见了踪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常见寄生虫病

众所周知,“宝塔糖”是一种驱蛔虫的药物。而蛔虫是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这种寄生虫分布性极广,在世界上占有四分之一的感染概率,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感染人数尤其明显,一般情况下是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人类之所以患有蛔虫寄生病,主要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成人还能够有较高的自律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有困难的事情。

儿童都喜欢玩土沙类游戏,甚至掉在地上的食物或其他物品都会用嘴巴来感知它的“味道”,蛔虫卵往往就是在这时进入到了孩子们的肚子里,经过几次的发育蜕变成虫,在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感染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严重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所以在各个国家都在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常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从根源上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但针对已患有蛔虫寄生虫病的人就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除了严重需要住院医治的患者之外,普遍都会服用一种驱虫药物,那就是“宝塔糖”。

二、儿童喜爱的“零食”

“宝塔糖”是儿童喜爱的“零食”,之所以这样说,是在80年代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现在这样的丰富,资源匮乏导致经常物资稀缺,在凭票供应粮食的年代,糖果更加的少见,如果平时看到哪个小朋友吃块糖,都会投以艳羡的眼光。

糖果是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是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时才会拿出来的“珍稀玩意儿”,小孩子们只有这时候才能过下嘴瘾,糖果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是毫无抵抗力,那丝甘甜很容易满足他们童稚的心灵。

“宝塔糖”恰好符合了孩子们的嗜甜心理,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药,而是当作糖果来吃,甚至有的孩子装作肚子疼来骗取宝塔糖吃,而且还经常得手。

事实证明“宝塔糖”的出现,不但驱除掉了孩子们身体内的蛔虫,而且不像其他药物那种让孩子们难以接受,在驱除蛔虫方面达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后来“宝塔糖”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与前苏联有着极大的关系。

三、苏联提供的援助

建国初期,新中国很多方面比其他国家落后,在医疗方面更是如此,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蛔虫寄生病遍布非常广。年,当时中苏关系极为融洽,“苏联老大哥”为中国伸出了援手,他们提供了20克菊科植物蛔蒿的种子,用来制作驱除蛔虫寄生病的药物。这20克种子得来简单,但其中经历的事情却是颇为复杂。

蛔蒿原是北极圈附近生长的一种植物,后来发现其中含有的名为“山道年”的成分具有极佳的驱除蛔虫的功效,因而在苏联被研制成为了驱虫药。中国拿到这20克种子后分成了四份,分别在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四个国营农场进行试验性种植。

值得幸运的是在前三个农场失败之后,潍坊农场最终试种成功,之后开始在全国适合耕种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大量的“山道年”被提取出来,最初制为片剂,但口感极苦,不适合儿童服用,后来经过改良加工,成为了“宝塔糖”。

当国人还在信赖苏联提供的援助时,由于中苏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专家都撤出了中国,也包括研制“宝塔糖”的专家。那时的中国虽然有了“宝塔糖”的原料却失去了技术。山道车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从蛔蒿的头状花序中提炼出来,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技术,一时间国人陷入了窘境。

陷入窘境的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国防的“两弹一星”研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好在有爱国的华人与尖端的科技人才相继投入到了研制之中,最终国人完全靠独立自主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的发射,而“山道车”的提炼也是如此。

经过医疗科技人员的苦心研制,终于掌握了“山道车”的提炼技术,一时脱销的“宝塔糖”又恢复了正常的供应。但苏联所给我们的教训却不能忘,依赖别人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人脸色吃饭的滋味并不好受,只有自已掌握技术才会有话语权。

四、“宝塔糖”的消失

当国人认为再无后顾之忧时,却遇到了天公不作美,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国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蛔蒿也就无人再继续种植,即使恢复了耕作生产,也都投入了种植粮食作物之中,毕竟民以食为天,解决饥饿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当国情得到缓解之后,又开始大批量的种植蛔蒿,制药厂似乎看到了商机,过量的生产导致“宝塔糖”的销售达到饱和的程度,这也是80年代时期“宝塔糖”随时可见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成为了临时解决儿童馋嘴的可口“零食”之一。

过量生产的结果就是低价销售,而反馈回源头的就是更低价格的回收蛔蒿,蛔蒿的价格一跌到底,种植蛔蒿不再有利可图,蛔蒿逐渐在田间绝种,而后期所使用的“宝塔糖”都是之前生产的库存,当库存销售殆尽时,“宝塔糖”也就成为了稀有之物。

之后用其他药物替代了“宝塔糖”,这个代表80后记忆的“零食”也永远成为了记忆。即使现在能购到所谓的“宝塔糖”也不再是当初的味道,毕竟生产的原料、技术都有所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我们曾经的那颗童心。

结语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道出了万物“有”与“无”的道理,很多事物都是从无中生有,就像“宝塔糖”一样,从无到有,只要用心研制,就会拥有属于自已的技术,把不可掌控变为可掌控时,就不会再受人掣肘,苏联给我们的教训要时刻谨记于心。

但同时我们也要接受时代的变迁,优胜劣汰这也是文明进步的过程,很多消失的事物会像我们失去的青春一样成为永久的记忆。旧时的时光不会重来,而未来还在等待我们前行,带着记忆、经验与教训,才会铸造出更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道德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