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小科普 [复制链接]

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广东医院(临床医学院)自年建院以来,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医院70周年献礼,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特举办“70周年70篇科普”科普文章活动。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眼科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小科普》。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DR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DR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DR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DR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有关。

在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DR、NPDR与PDR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是23%、19.1%和2.8%。*斑水肿(DME)与临床有意义*斑水肿(CSME)在糖尿病罹患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2%和3.5%。

糖尿病病程是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I型糖尿病人DR发生率:5年25%,10年60%,15年80%。

II型糖尿病5年以内病程,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有40%,未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有24%发生DR,达到19年的病程后,该比例上升至84%和53%。

II型糖尿病病人5年以下和25年以上病程PDR的比例分别为2%和25%。血糖水平、HbA1c水平和DR发生率直接存在相关性。

其他相关因素:高血压、血脂水平、年龄、糖尿病类型、血凝状态、肾病、炎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中国DR分期:

I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II期: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III期: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IV期:新生血管或并玻璃体积血;

V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膜:

VI期:并发视网膜脱离。

I-III属于NPDR;

IV-VI属于PDR。

DR的预防、治疗:预防DR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5年内,每年应常规进行眼科检查,这样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早期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治疗包括:

1.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

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前一般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选择激光治疗方案;

4.手术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玻璃体视网膜微创手术)。

所有糖尿病都应作DR筛查,确诊糖尿病,立即作眼科检查,建议如下:

无DR——1-2次/年随访

轻度NPDR——1-2次/年随访

中度NPDR——1次/3-6月随访

PDRDME——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的目的:

1.减轻*斑水肿防止视力下降;

2.促进渗出,出血及病变的吸收;

3.封闭无灌注区;

4.防止出血及增殖;

5.促进新生血管消退;

6.减少玻璃体出血;

7.防止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

激光治疗的原理:

1.破坏部分视网膜组织;

2.使缺氧视网膜释放的新生血管因子减少;

3.使外层视网膜萎缩、变薄;

4.增加脉络膜对视网膜氧的供给;

5.外层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6.使新生血管因子由视网膜向脉络膜扩散;

7.使氧能有效供给正常视网膜。

广东医院眼科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开展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脉络膜荧光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眼电生理检查(VEP、EOG、ERG)、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玻璃体视网膜微创手术等一系列检查和手术。可以满足糖友们对糖网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