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dflx/64岁的王女士是一名人民教师,曾经双眼都是1.5的视力,讲台下每一个同学的动作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现在,王女士在熟悉的人身边走过,可能都不打招呼。请你不要怪她,因为她患有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看不清楚旁边的人是谁。
年的一次教师培训,王女士发现别人都看到了黑板上面的文字,自己却看不到,一直问同事在哪里呢?这时,王女士才发现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
“后来我就去看了眼科医生,才知道像我这样患糖尿病多年,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得不稳定的患者就是这种疾病的高发群体。查出眼底病变后,我才开始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开始服用降血糖药物,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王女士说。
在全球20-74岁的成年人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仍然是导致视力丧失和可避免盲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分6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很常见、又很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我国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它从轻到重一共分为6期,前3期称为背景期,又叫单纯型视网膜病变,后3期称为增殖期。
视网膜病变1期可以说是其中最早和最轻的一期,也称为微血管瘤期,因为其病变的特点就是视网膜动脉出现微血管瘤和小的出血点。
抓住最佳逆转期
研究表明,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也就是前3期,经过控糖、改善微循环等积极治疗措施,病变还是可以被阻止和部分逆转的。因此,在视网膜病变的1期,对糖友来说,既是最容易控制和阻止的时期,同时也是逆转的最好时机。
如何逆转?
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尤其是血糖,一定要长期平稳达标。
糖友们之所以会患上视网膜病变,就是因为血糖长期不好、控制的未达标或者波动太大,它是视网膜病变的根源。
而高血压则会加速和加重视网膜的病变,因为血管内的高压力,会让病变的微血管更容易形成微血管瘤和破裂出血。所以,血压也是糖友必须控制的指标,它与血糖一样都是视网膜病变能否逆转的关键。
血糖、血压控制标准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血压则不能超过/90。
小易提醒大家,要记住两个特别重要的数值:7.8和11.1毫摩尔每升
◆当餐后血糖<7.8毫摩尔每升的时候,血糖属于正常范围。
◆当餐后血糖在7.8-11.1毫摩尔每升之间,是糖耐量减低或受损,也就是糖前期。
◆当餐后血糖≥11.1毫摩尔每升,测量两次结果都是超过11.1的,基本可以确诊糖尿病。
长期餐后血糖≥11.1毫摩尔每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
为此,糖友们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还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比如要控制主食、油、脂肪及盐的量等。
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
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就是微血管病变,也就是微循环障碍。只有改善微循环才能有效阻止、甚至逆转微血管的进一步病变,减少微血管瘤的形成及破裂出血,防止出现渗出及新生血管等病变。营养神经则能够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
临床上改善微循环,一般可以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等药物;营养神经则主要有甲钴胺、腺苷钴胺等药物。糖友们可以遵医嘱服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服用蜂胶、叶*素及硫辛酸等,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保护视力。
必须定期检查眼底
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自确诊后,每年都要做眼底筛查;糖尿病患者准备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3个月及产后1年,要做眼底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遵医嘱安排下一次的筛查时间。
小易提醒:尽早发现,及时干预,跟踪病变进展,对防止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视力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