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最新发布的第7版糖尿病概览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1.亿人,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除了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靠胰岛素控制血糖外,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在糖尿病治疗的中后期往往也需要用到胰岛素。
选用适合的胰岛素,能对疾病的长期管控起到很大帮助。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种类繁多的胰岛素类型,哪种胰岛素更适合中国的“糖友”?
点击如下视频,听听专家如何解答。
李玉秀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中国医学内分泌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控制餐后血糖快速起效更便捷
李玉秀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传统人胰岛素相对起效较慢,吸收后达峰值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才能很好的发挥效果。但这并不简单,据统计,87%注射人胰岛素的患者无法做到餐前30分钟注射,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恰好能够解决这一尴尬。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吸收较快,达峰时间短,通常在餐前5~15分钟注射即可,克服了人胰岛素需要在餐前较长时间注射的尴尬。这类胰岛素从注射效果来说,能更好的实现餐后血糖控制。
空腹和餐后血糖需同时兼顾
如果说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起效时间上走了一大步,那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则在对患者的治疗便捷性与患者用药依从性上前进了一程。李玉秀教授指出,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无论从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实践来看,我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多,从这一点来看,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对更好。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两种超短效/短效胰岛素和中效/长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的胰岛素,同时具备两种胰岛素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将超短效、中效两种胰岛素类似物混合,不仅能够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也能同时兼顾空腹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从这个角度上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相对比较适合中国“糖友”的治疗方案。
“当然,不同的胰岛素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对于不同的人群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个体化治疗。”李玉秀教授表示。
李教授支招日常如何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临餐注射不用等。传统的人胰岛素起效慢,我们往往必须在餐前半小时准时注射。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可以在吃饭之前马上打,打完了就马上吃饭。灵活度高,不怕餐前遗忘。有时候吃了饭,突然想起餐前忘记注射胰岛素。没关系,立刻将原来的剂量注射进去也影响不大。忘记打可一定记得补打。尽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见效快,但也要及时注射,避免产生高血糖等不良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