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这个身体指标,成了 [复制链接]

1#

如今这年头,在家能点外卖,在外可打滴滴。

日子是越过越好,但体重秤上的数字却越来越大...

肥胖也早已不是“有福气”的表现了,反而成为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根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肥胖则与当中的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仿佛一对“孪生兄弟”,提到其中一个自然就会联想到另一个。

而且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不过很多人却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瘦子则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大多数人听到糖尿病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是糖果吃多了造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糖尿病中惹祸的糖并非我们吃的糖,而是部分食物在体内产生的葡萄糖。

葡萄糖是我们人体必需的一种物质,它进入血液中变成血糖,被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为机体提供能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光凭血糖还进入不了细胞,这个时候需要胰岛素的帮忙,胰岛素可以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促使血糖进入细胞转化为能量。

胰岛素就像管理员,它们拿着钥匙把细胞的锁打开后血糖才能进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是血糖过多,细胞用不完,多余部分就在肝脏和肌肉里暂存起来。肝脏和肌肉如果都没地方存了,血糖就会被肝细胞转化为脂肪在身体里积存起来。

一切都照上面的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当然没什么问题。

可有的人总是在胡吃海喝的时候不考虑身体承受能力,摄入的葡萄糖多了,血糖就会导致血糖增加,而胰岛素没有这么多,无法打开足够的细胞,血糖就不能全部进入细胞。

还有一种情况是,胰岛素的钥匙打不开细胞的锁,使血糖也无法进入,这就是传说中的胰岛素抵抗。

进不去细胞的血糖只能到肝脏和肌肉那边存着,要是有地方放还好,没位置的话,无处安放的血糖只有在血液里堆积,血糖水平随之升高。

用来分泌胰岛素的器官胰岛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派遣更多的胰岛素去给血糖开锁。血糖水平越高,胰岛素分泌得越多。

但胰岛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啊,渐渐分泌出的胰岛素就不够了。

于是血糖又只能蹭蹭往上蹿,糖尿病就这样蹿了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下来,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就是胰岛素的缺乏和抵抗。如果胰岛素够多并管用的话,那糖尿病风险就小很多。

而根据胰岛素缺乏原因的不同,一般会把糖尿病简单分成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当然,造成胰岛素缺乏的因素很复杂,像免疫缺陷、病*感染、外部环境甚至是遗传因素等,都有可能诱导糖尿病的发生。

其实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

据研究报道,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人群患上2型糖尿病的概率要高出近5倍!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在肥胖人群体内,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相比正常人明显减少,相当于锁没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出现,就算分泌再多的胰岛素,也只能拿着钥匙看着升高的血糖水平干着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胰岛可能存在功能障碍,根本无法分泌胰岛素,这就导致血糖无法被细胞利用,势必会影响血糖水平。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相对需求量大,肥胖人群中不仅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也会减弱。别人一餐饭摄的血糖或许五六个管理员就能搞定,对于胖人来说可能需要十几个。

为了满足这么多需求,胰岛只能拼命分泌胰岛素,没日没夜地超负荷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不堪重负,分泌出的胰岛素越来越少,甚至还可能导致胰岛“过劳死”,彻底无法分泌胰岛素。

所以很多人体重下来以后,血糖水平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血糖控制起来也更方便了。

对于肥胖的判断是需要计算的,国际上一般用体质指数(BMI)来评分: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比如小付的体重是60公斤(斤),身高1.7米(cm),那他的BMI指数就是60÷1.72≈20.7。

算出的体质指数对照下方表格,就能知道大概的肥胖水平。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不过BMI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于腹型肥胖的人,他们的实际肥胖程度要比BMI标准严重,所以比较推荐BMI+腰臀比或腰围数值的方法共同判断。

腰臀比的计算公式是:

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

又比如小付的腰围95cm,臀围cm,那么他的腰臀比就是95÷=0.95。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腹型肥胖腰臀比数值: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

我们可以看到小付虽然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但他的腰围和腰臀比却处于一个危险的范围,已经算腹型肥胖了。

因此有些人虽然看起来不胖,但可能腹部脂肪已经超标,这类人群的特点就是腰臀比较大或者腰围较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不仅和普通的肥胖人群一样,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而且得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更大。

所以不想得糖尿病,就赶紧减肥吧!

至于怎么减,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最省钱也最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管住嘴(健康饮食)、迈开腿(合理运动)。

参考资料:

[1]白怡宁.浅谈糖尿病的成因[J].科技风,(02):.

[2]王勇,王存川,朱晒红,张频,梁辉.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04):-.

[3]王潇颖,崔丽梅.胖人,要特别警惕糖尿病[N].保健时报,-07-2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3(04):-.

[5]王超.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

END

分享、点赞、在看

记得一键三连哦

设置星标

快速获取最新推送

随手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