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种药物降尿蛋白最有效,是治疗肾病的顶梁 [复制链接]

1#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大多是由免疫紊乱引起,所以药物也主要是针对免疫进行治疗和调节。

一、糖皮质激素

年,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药物问世,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显著效果让它获得了诺贝尔奖。

随后激素被应用于肾病治疗,抑制肾脏的免疫炎症、降低尿蛋白。半个多世纪来,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慢性肾病治疗的中流砥柱,直到现在。

二、免疫抑制剂

激素虽然也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但不是经典的免疫抑制剂。五六十年代以来,各种免疫抑制剂相继问世: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等等。当激素治疗肾病效果不好时,免疫抑制剂便被用于治疗,发挥作用。

类固醇激素与烷化剂配合使用,对微小病变性肾炎效果更好;对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采用强地松或细胞*药物治疗较理想。近20年研究发现,对于膜性肾病型肾炎采用激素和细胞*药物联合,效果较好。

三、普利/沙坦

年,第一种普利类药物问世;年,第一种沙坦类药物问世。这两种药物同属于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最初被当做降压药研发出来。

应用于临床几年后,它们减轻肾脏炎症、降低尿蛋白的效果受到医学界的认可,且副作用小,成为治疗肾病蛋白尿的一线药物。

以上是治疗肾病患者尿蛋白的3种主力药物。通常情况下,普利/沙坦如果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到1g以内,则不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果常规治疗后尿蛋白仍大于1g,某些肾病患者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来控制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降到0.5g以内是理想情况,较难治疗的肾病,尿蛋白也要降到1g以内,才能有效防止肾衰竭发生。

想要咨询肾病以及肌酐高等问题,欢迎扫码添加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