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多少合适,多久 [复制链接]

1#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15.html

一、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什么

空腹血糖标准可以维持在7毫摩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8-9毫摩每升,不要超过11毫摩尔每升。

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标准是根据年龄,如果年纪比较大的,合并的并发症比较多,预期寿命是比较短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可以不用那么严格。

年轻病程短控制小于6%

一般情况小于6.5%血糖控制好

7%~8%控制不理想

8%-9%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在医生的调整下指导方案

大于9%说明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有可能并发糖尿病酮症等急性并发症。

如果是预期寿命在小于5年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9%。如果预期寿命是大于5年的,尽可能可以控制在7%左右。如果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到7%~9%左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也不是说一概而论的,需要控制在小于6.5%,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水平、还有并发症的情况、是否反复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呢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的结合非酶促蛋白糖化的产物,形成后不宜分开。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会相对较高。

四、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应的主要是当时某一时间段的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的寿命是天。在红细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是保持相对不变的,可以稳定可靠反映出检测前天内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所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只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的水平的标准是需要糖化血红蛋白。

五、糖化血红蛋白运用于鉴别糖尿病的作用

如应激状态下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腹泻、冠心病等疾病输注了含葡萄糖液过后都可以使血糖升高,当然这种高血糖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不一定升高,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升高的。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

对于急性爆发性的1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可能赶不上急性血糖变化的速度,因此这个时候不能够真实反映平均血糖水平。缺铁性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妊娠期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溶血性贫血及慢性肾衰竭等测量的糖化血红蛋白会偏低。

六、糖化血红蛋白多久监测一次?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时候,每年测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即可,没必要频繁进行该项指标的检测。对于血糖没有达标的,最好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