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糖尿病可以说是分布最为广泛,患病率最高的代谢类疾病之一了。得了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往往饮食会受到比较严重的限制,生活的乐趣也会消减不少。不仅如此,这几年糖尿病的患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不少年轻人也受到了糖尿病的困扰。
这里指糖尿病,大多数说的是2型糖尿病,也是最为普遍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大多病因出于遗传,这里不做讨论。
而关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无论是医学,还是各路养生专家都众说纷纭,有人说是dna序列问题,有人说是缺乏运动,还有人说是米饭吃的太多。但终究结底,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吃糖过多,是一个必备原因。
得了糖尿病,真的全都是因为吃糖过多吗?
医生这里告诉大家:并不是。
我们先来看一组美国ADA大会的总结报告:
哈佛专家所公布的报告中指出:根据他们对于近10万名糖尿病受试者基数和临床数据结合统计,日常含糖饮料的饮用,可能会增加28%的2型糖尿病风险。
而经常饮用甜味果汁,患得糖尿病的风险能够提高10%左右。
看到这,可能很多朋友都表示赞同,这些数据,貌似都指向了“糖”,这才是真正的糖尿病罪魁祸首。然而接着往下看:
研究报告还指出,临床数据显示,大约65%的糖尿病患者,患病原因并不是因为吃糖,而是“脂肪摄入太多。”
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迷糊了,糖尿病,为啥最后会扯到脂肪了?医生下文详述。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原因,大多数因为“脂肪”吃太多?
这是因为人体细胞对于糖分的吸收效率和耐受性,是要远远高于脂肪的。
并且细胞本身就具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吸收脂肪,一个是吸收糖分。如果我们平日里摄入的脂肪过多,细胞吸收脂肪变多,而细胞本身的容量是有限的,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吸收更多的糖分。
当我们再一次摄入糖分时,细胞无法接受,大量的糖分在血液和身体环境中堆积,逼迫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作用,久而久之,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患得糖尿病的风险也自然会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食用肉蛋奶的次数,明显是比单单摄入糖分的次数要多,机会也要更大。自然脂肪摄入过多也就成了2型糖尿病普遍病因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医院里也有将糖尿病,读作“脂尿病”的说法,因此,无论是对于中老年人,亦或是年轻人而言,想要预防糖尿病,相比于糖分的限制,减少脂肪的摄入,降低自己肥胖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而言其实更加重要。
可能有些糖友坐不住了,既然吃糖相比于脂肪而言,对于糖尿病的致病层次不那么高,是不是代表糖尿病患者本身也能摄入糖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糖分应不应该被允许?
医生回答: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虽然糖分相比于脂肪,导致糖尿病的直接成因要素较少,但是根据上文哈佛学者的研究证明吗,吃糖过多,至少也是糖尿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吃糖,但是要有节制的吃,有选择的吃才行。以下几种糖类,或许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择。
糖尿病患患者需对这几类糖有清晰的认识
第一种:果糖
果糖顾名思义,就是指各类水果和农副产品中的糖,血糖值的升高,主要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适量的摄入血糖,并不会对糖尿病血糖值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例如苹果,桃子,芒果,菠萝等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但是一次食用量不要超过g。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果糖需要进入肝脏代谢,食用不要过多,以免给肝脏带来代谢负担。
第二种:乳糖
乳糖主要储存在牛奶和各类奶类制品中。
为什么推荐乳糖?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乳糖的升糖值相比于单双糖而言,并不会太高,糖尿病人饮用,对于血糖值的影响比较低。
不仅如此,大约有90%的中国人存在或轻或重的乳糖不耐受症,这就导致乳糖的吸收率进一步减少,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饮用,但要注意的是,每天饮用ml以下即可,不要一次性喝完,少量多次地摄入最佳。
第三种:部分代糖
所谓的代糖,就是指通过化学作用和合成性质,将一些可食用成分化合,模拟出甜味的口感,但又不会造成血糖升高的副作用的产物。
例如糖精,木糖醇,甜蜜素等等,甜度高,且不会对血糖水平有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尝试。但即使是代糖,也不能多吃,在临床案例上有因为阿斯巴甜等代糖摄入过多,造成神经损伤的案例,还请各位自行斟酌。
结语: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脂肪的摄入,有时候其实比控制糖分摄入更加重要,但相对的,糖尿病患者摄入糖分,也要有选择,科学理智的进行,文中的三种,就可以给予各位糖友一定的参考,或许能够产生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