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度肾衰竭,从一位糖尿病老人了解糖 [复制链接]

1#
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53.html

作者:医院

一位68岁老人,糖尿病20年,发现蛋白尿也将近10年,得过脑梗,心脏放过支架,虽然她从来没有间断过治疗,但没有把蛋白尿当回事,也从未看过肾内科医生。前几天体检后有人告诉她快透析了,她才第一次到肾内科就医。

根据她的糖尿病和蛋白尿病史,结合她的视网膜病变,考虑她是糖尿病肾病。

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但血肌酐值并不能客观反映肾功能,尤其对老年人。判断肾功能比较客观的指标是根据血肌酐值,并结合性别、年龄、体重等指标计算而得的肾小球滤过率,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当然,更准确的指标是用肾功能显像测的肾小球滤过率。

这位老人的血肌酐值是mol/L,似乎并不太高,但她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24.74ml/min,已经是慢性肾脏病4期,也就是通俗说的重度肾衰了。

我先科普一下肾脏病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专业将慢性肾脏病分成5期,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以90、60、30、15四个数字为标记:

1期: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肾功能是正常的;

2期:肾小球滤过率90~60ml/min;

3期:肾小球滤过率60~30ml/min;

4期:肾小球滤过率30~15ml/min,也叫重度肾衰;

5期: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也叫尿*症期。

这位老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是24.74ml/min,确实离尿*症一步之遥了。

肾脏是个排泄器官,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脏分泌肾素,肾脏受损后肾素分泌过多,引起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

肾脏分泌促红素,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衰后促红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会出现贫血,称肾性贫血;

肾脏活化维生素D,肾衰后,维生素D活化障碍,会引起低血钙、高血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等,称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障碍,或者简称肾性骨病。

一般来说,慢性肾脏病早期,就会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后,会出现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高血压、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三者都是慢性肾脏病的结果,但反过来又加重肾衰竭,并引起心衰、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所以,治疗肾脏病,除了针对肾脏病的病因治疗外,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也就是说,降压、纠正贫血、治疗钙磷代谢障碍,既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又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最核心的治疗措施。

这位老人自发现糖尿病后,从未间断对血糖的治疗。目前她用胰岛素和拜唐苹控制血糖,但空腹血糖10.38mmol/L,还那么高。可她胰岛素一加量,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她的降糖方案还需要调整。

我给她测血压/90mmHg,而且仍有大量蛋白尿。她目前用拜新同和特拉唑嗪控制血压,降压方案也需要调整。

她已经出现肾性贫血,但对肾性贫血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而且她就没有监测过钙磷代谢情况,更没有针对钙磷代谢障碍开展治疗。

那下一步应该如何调整治疗呢?

一、降糖药

糖尿病合并肾脏病,血糖的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个别老年人还可以放宽标准。

许多降糖药都经过肾脏排泄,肾功能衰竭后,药物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经过肾脏排泄、有低血糖副作用的降糖药。

1、磺脲类促分泌剂:既通过肾脏排泄,又有低血糖副作用,应避免使用。

2、格列奈类促分泌剂:不经过肾脏排泄,但有低血糖副作用,应慎重选择。

3、二甲双胍:没有低血糖副作用,但全部经过肾脏排泄,肾衰竭后在体内蓄积,个别情况下可诱发乳酸酸中*,所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后绝对禁止使用。

4、列净类降糖药:降糖的同时有心、肾保护作用,是糖尿病合并肾脏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后禁止使用。可惜她已经失去使用列净类降糖药的机会了。

5、列汀类降糖药:没有低血糖副作用,大多不经过肾脏排泄,尤其是其中的利格列汀,对肾脏绝对安全,任何肾功能状态下都可以使用。但一般不能与肽类降糖药比如利拉鲁肽合用。

6、胰岛素:胰岛素有低血糖的副作用,而且胰岛素通过肾小管细胞灭活,肾衰竭后胰岛素也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发低血糖,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胰岛素一定要慎重,应严格掌握剂量。

这位老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是24.74ml/min,目前使用拜唐苹和胰岛素,偶尔发生低血糖,所以我建议她:

1、可继续使用拜唐苹,但最好换成倍欣(伏格列波糖):拜唐苹有一部分吸收入血,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后慎用,而倍欣不吸收入血,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后仍可以使用。她说用完之前开的拜唐苹后就换成倍欣。

2、用利拉鲁肽替代胰岛素:胰岛素除了降糖外并没有心、肾保护作用。利拉鲁肽是新型的降糖药,降糖的同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没有低血糖副作用,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也是皮下注射给药,但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她表示同意更换。

二、降压药

糖尿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80mmHg以下,这位老人还没有达标,而且尿蛋白很高。

糖尿病人,尤其是合并蛋白尿者,首选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长效地平类降压药,或者利尿剂等。

这位老人用长效地平类降压药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和α受体阻断剂特拉唑嗪,所以我建议她加用沙坦类降压药。

她的用药太多了,我让她停拜新同,直接给她用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是单片复方制剂,一片药相当于两片药。而且对肾脏而言,氨氯地平比硝苯地平更安全。

继续服用特拉唑嗪。

过去认为,血肌酐≥μmol/L时就禁用普利类降压药,血肌酐≥μmol/L时就禁用沙坦类降压药。因此,许多医生误认为二者损害肾功能,甚至只要血肌酐升高就不敢使用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

后来,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这种观点被推翻。现在认为,血肌酐值不是二者使用的禁忌症,但使用中应监测血肌酐的变化,如果血肌酐升高≥基础值的30%应该减量,≥50%应该停用。比如说,用药前血肌酐是μmol/L,用药后如果血肌酐没有超过μmol/L,可继续使用;如果血肌酐超过μmol/L,应该减少剂量;如果血肌酐超过μmol/L,应该停药。

K/DOQI列举了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应用的禁忌症:①过敏;②难以忍受的干咳(普利类的副作用);③双侧肾动脉狭窄(注意:不是单侧);④高钾血症;⑤怀孕。

所以她可以使用沙坦类降压药,但告诉她一周后复查血肌酐和血钾。

三、纠正肾性贫血

慢肾衰血红蛋白的治疗目标是~g/L,过高或过低都有害。

1、补充铁剂:

贫血较轻者口服铁剂,比如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严重者可以静脉输注铁剂,比如蔗糖铁或者右旋糖酐铁,等贫血好转后再口服补铁。

补铁的同时,也可以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

2、补充促红素:

肾性贫血的发生,不仅仅是铁缺乏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肾脏分泌的促红素减少,所以单纯补充铁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一般来说,当血红蛋白<g/L时,就应该开始补充人工促红素治疗。

促红素的用量是,~U/kg/周,相当于每周用量~00U,分2~3次给药。

人工促红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引起高血压,这对肾性高血压而言是雪上加霜。所以,促红素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

3、罗沙司他

低氧诱导因子羟化酶抑制剂,这是一个诺奖级的新药。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罗沙司他完全可以替代促红素,而且效果更好。不用打针,每周只需口服三次。

罗沙司他不但不会升高血压,还会帮助控制血压,同时还有降脂作用。可以抑制身体炎症,增加肠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增加体内对铁的利用,轻中度肾性贫血患者,甚至不用铁剂就能很好的纠正贫血。

四、纠正钙磷代谢障碍

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低血钙、高血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转移性钙化等,其中核心因素是高血磷。

磷的主要来源是蛋白质,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其他高磷食物的摄入。

1、补充维生素D

前面已经提到,慢性肾衰竭,维生素D活化不足,所有需要补充活化维生素D,比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

2、补充钙剂

即可纠正低血钙,又有降血磷作用,常用钙尔奇D。

3、拟钙剂

比如西那卡塞,可激活甲状旁腺内的钙受体,又不会导致高血钙,可有效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降磷药

常用非金属降磷药司维拉姆和含金属降磷药碳酸镧。

慢性肾衰竭后继发出现的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如果不纠正的话,除了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之外,还会反过来加速肾功能的衰退,而治疗高血压、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是最好的“保肾”措施。

这位老人同意调整降糖药、降压药,同意对肾性贫血进行治疗,但不接受钙磷代谢障碍的治疗,理由是用药太多了。

的确如此,糖尿病出现心、肾并发症,尤其是发生肾衰竭后,需要增加许多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往往超过10种以上。老人的顾虑可以理解,根据治疗结果慢慢调整吧。

一般来说,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就考虑是糖尿病肾病,这时候不一定非要到肾内科就医,但一定要开始启动肾脏病的防治程序了,把血糖、血压控制达标,而且还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