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让每个中国人都有糖吃这件事情上,广西
TUhjnbcbe - 2024/3/6 17:20:00

从年产3万吨到超万吨,中国跻身世界五大产糖国之一,广西制糖业的发展之路

文/话谈财料

你知道白糖是战略物资吗?

食用糖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与重要工业原料,他可不只是一种调味料,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糖业的发展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新中国刚成立之时,全国只有三个制糖厂,年产量不过三万吨。

当时中国连白糖也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连制糖工艺技术也被外国卡脖子。

好在,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白糖走入千家万户,现在中国年产糖量超过万吨,其中,广西居功甚伟。

白糖的演变之路

糖的演变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最早被利用的糖是麦芽糖,时人谓之饴,到了吴越时期,蜂蜜便成为为两国邦交间的硬通货,糖在贵族社会间开始流行。

图:提炼麦芽糖

人体的动力是由糖直接提供,作为人体石油,人类对于糖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发展到西汉,人类已经学会从甘蔗中提取糖,此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砂糖。

之后,唐朝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法,在原有工艺上进行改进,得到了冰糖。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化没有到来之前,受限于甘蔗亩产量,糖一直是只在贵族中存在的奢侈品调料。

20世纪初,工业化制糖在全球掀起波澜,这个时候,糖才走入千家万户。

图:工业化制糖

中国作为甘蔗的主产地之一,一直是糖类的出产大国。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中国陷入百年动荡,工业体系基本崩溃,甘蔗生产停摆,糖产品生产大国地位无法维持,糖类生产开始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极度落后,三个制糖厂全年生产糖量不过3万吨,加上全国各地土塘的制作也不过20万吨,完全无法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

广西与糖业的缘分

广西是水果大省,得天独厚的天气与日照给予了甘蔗业蓬勃发展的空间,明末清初,广西就已经形成了小规模的制糖热潮。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广西日照充足,纬度适宜,依托地缘优势,广西大幅发展制糖业。

从年到现在,广西蔗糖产量持续维持全国第一,从年到现在囊括了全国糖产量的60%,广西的糖产品驰名全国,只要有食糖的地方就有广西产品。

图:广西古式甘蔗制糖

广西糖业的发展为中国食糖自足提供了重要支撑。年,中国的食糖产量增长到了万吨/年,是建国初期的余倍,广西为中国糖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大多数支持。

可惜的是,广西作为制糖大省,制糖行业虽然为广西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食糖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广西制糖业的发展靠的是老天爷赏饭,其在工业技术上落后于国际,高额的成本与较低的出糖率阻碍广西糖业的进步。

据调查数据表明,广西省甘蔗每万吨成本是元,甘蔗成本在食糖总成本比例达到了79.7%,国际上其他糖类大国都在70%以下。广西原糖成本每吨高达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相对应的,巴西原糖成本只有元每吨。

高额的成本阻碍了广西制糖业的持续进步,降本增效已经迫在眉睫。

《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糖料蔗生产降本增效行动、食糖生产降本增效行动、糖业商贸物流降本增效行动势在必行。

从种子到土地

甘蔗的高成本直接指向的是种业不足。种源安全是农业安全的保障,只有牢牢地将良种握在手上才能保障农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克服传统的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带来的影响,广西选育出了一批包括桂柳05-、桂糖42号在内的良种,有效解决了甘蔗亩产不高的问题。

发展到——年榨季,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到93%,桂糖42号种植面积.7万亩、桂柳05—号种植面积.4万亩。

图:广西甘蔗基地

广西全境内推动良种的应用,通过补贴与走访确保良种在甘蔗种植的普及率。

除了种源退化,广西甘蔗亩产上不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壤肥力不够。广西土壤肥力一般,要想提升产量,必须对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加强土壤肥力。

通过小块并大块以及四联托管模式,精细化的生产模式,广西有效地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完成了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

广西制糖业的出路

传统化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制糖的需求。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渠道势在必行。

广西传统制糖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信息流通不畅,产能分散,大企业与小企业甚至个人在产糖的赛道上并行不悖。

去产能工作迫在眉睫。

《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显指出:

广西境内制糖企业必须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指的是不符合行业标准,虽然有产量但是无法正向影响行业的产能。

截止到年,广西制糖业主要企业有17家,整合至10家,关停大小糖厂16间,淘汰落后产能6.7万吨,落后产能的淘汰为广西蔗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广西制糖厂

产能优化之后广西战略性的一步是延伸产业链条,进行产业整合。

广西传统市场产业链只负责甘蔗种植和白糖生产,基本不涉及再加工,只作为糖料的原产地存在。这意味着,在整个产业链上广西只能获得小部分利润。

这一方面打击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限制了广西制糖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改变原材料供应商的定位,依托*策优势,近年来广西涌现了一大批蔗糖精深加工生产线,完成甘蔗浓缩汁、甘蔗醋饮料、糖果、药用糖等直接销售产品,实现了哪里生产就在哪里加工的愿景。

除了主要产业链条的延伸,副产业链条也日趋完善。

副产品甘蔗渣就地进行再利用,到目前为止,广西以甘蔗渣为原料的绿色高档餐具畅销全球,实现年产能9万吨。

图:青储草青贮甘蔗尾叶

副产品甘蔗叶被重复应用到饲料业,养牛年存栏量超过了一万头。

副产品产业链的完善,正向促进了广西制糖业的发展,提高了种植效益的同时降低了原料成本,倒推广西制糖业的发展。

作为我国产糖第一大省,广西产糖技术还有充裕的改进空间。

广西大面积的蔗田尚未实现农业自动化,人工依赖度高,规模化种植缺乏,这也是广西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

农业自动化不仅仅是种植的自动化,也包括仓储自动化,调运自动化。通过大数据联网与现代化物流技术结合,打通产业链条,降低物流成本。

“互联网+模式”是实体行业的发展途径,通过数据联网,打造工厂到消费者的直接途径,建立产品档案,打造泛糖交易平台,创建智慧蔗区。

通过大数据连接,从种植、收获、运输、销售对甘蔗进行统一智慧管理,避免因为信息沟通流通不畅造成甘蔗产品滞销或者压价。

广西决心发展糖业技术,从技术创新入手,建立糖科技产业园,用创新驱动发展,力图完成从产糖大国到产塘强国的跃进。

目前,广西创建“糖业信息产业集群+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新模式,累计交售食糖.6万吨,编纂行业标准85项,通过技术上的革新获得产业上的话语权,成功创建了新的糖类产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每个中国人都有糖吃这件事情上,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