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糖尿病的前世今生,预防是关键,转给重
TUhjnbcbe - 2024/3/24 18:56:00
治癜风如何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柔弱,善病消瘅”。中医是从整体、人体的大系统来认识糖尿病的。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全息理论,真可谓“见微知著”“系一发而牵动全身”。就糖尿病而言,五脏六腑功能偏虚的情况下,人体气血津精疏布失常,因虚致气滞、湿毒、瘀血、痰浊内扰,留而不去发为该病。

也就是说,五脏虚弱是发生糖尿病的前提,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所致。

糖尿病一般以阴虚为主,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和痰湿体质(肥胖)这些病因会导致体内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气血津精疏布失常,从而产生一些列病理产物,如痰、瘀、毒等等。

一、体质问题与糖尿病

有人又问了,我很胖了,但是我血糖正常,他很胖,但是他高血糖。为什么同样的体质条件,却有如此差异?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素体因素,禀赋素亏,即先天因素。

比如不足月的小孩(早产儿)成年后容易患糖尿病,出生时低体重儿成年后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是很明显的先天因素。当然了,这两类人后天调养得比较好,也能终身不患糖尿病。

中医药养生理念和方法的早期介入,在这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内因(禀赋素亏),就是外因了。

二、饮食肥胖与糖尿病

魏晋和唐宋时代,经济条件好,达官贵人追求悠闲的生活,好逸恶劳,常常沉溺于酒色和歌舞,追求奇珍异馐、肥甘厚味,和药石膏丹(所谓的长寿和养生药)。连当年的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如唐玄宗喜欢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就是以胖为美的典型。《旧唐书》对杨贵妃的记载就有“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的表达。

伴随肥胖而来的就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唐宋时代的“富贵人”,尤其是帝王的寿命普遍不长,多数死于糖尿病的折磨下。

从现代中西医结合角度看,胖人多“痰”,痰是指那些在人体生理过程或病理变化过程中,应当排出体外而未排出,从而在体内堆积起来的代谢产物或病理产物或过量蓄积的物质,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血小板聚集等。

痰浊留滞血脉之中,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三、精神因素与糖尿病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说“心境忧愁,内火自燃,乃消(渴)症大病”。一部分糖尿病人情志长期失调,严重者伴随着抑郁症。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网络,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以导致气机郁结。

情志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使脏腑功能紊乱,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影响内脏和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致血糖升高。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生活都不是那么轻松了,所以劳心劳神易损坏身体的免疫功能。糖尿病过去叫内分泌病,现在叫代谢病。

内分泌一免疫一神经网络系统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胰腺功能损害,“劳”损坏了我们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从而引起代谢问题。

知道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也就能更有的放矢地改变生活方式,将其拒之门外,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几句耳熟能详的话(九字警语):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的前世今生,预防是关键,转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