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也是观察全身血管疾病的“窗口”。如果有高血压,眼底血管就可能发生动脉硬化;如果有糖尿病,眼底也可能会有相应改变。高度近视人群,随着眼轴的增长,眼底可能会出现萎缩变性区,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
眼底结构精细复杂,部分眼底病发病隐匿,早期表现轻微,不易发觉,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随着科技发展,超广角眼底成像逐渐成为眼底影像学检查的主流,因其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的特点,给医生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使他们能从更多视角去观察、诊断各种眼底疾病。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直接观察到活体血管的部位,眼底血管的状态直接反应了全身血管的好坏。
许多其他系统疾病都会在眼底有所体现,通过一张眼底照片,能了解眼底血管、神经的状况,不但能筛查出某些眼底疾病,还能尽早发现一些与某些全身疾病相关的眼部并发症。
早诊早治不仅能提升眼底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能大大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
No.1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眼底血管改变,在糖尿病进程的不同阶段,视网膜的病变表现会有不同,从早期的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到晚期的新生血管。
糖网病变一部分在周边部,超广角眼底成像更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眼底病变,也有助于糖网的分期。定期的眼底检查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确诊糖网的患者一定程度上也能通过眼底照相来确定病情进展,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No.2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升高,血管管壁弹性变差,早期改变常体现在全身中小动脉。通过眼底照相,可以观察到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扩张、动静脉压迹等眼底表现,从而早期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No.3
青光眼患者
青光眼患者由于不方便散瞳,普通的眼底检查及眼底照相机往往看不清眼底或拍摄范围有限,而超广角眼底照相则可以在免瞳孔的情况下拍摄较为清楚的眼底照片,以便于医生对青光眼患者眼底情况进行了解。
No.4
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人群(屈光度>-6D)眼轴变长,眼底改变几率增加。而病理性近视(屈光度>-8D或眼轴超过26.5mm)患者,由于眼轴进行性增长常导致眼底出现退行性变化,包括:视盘颞侧萎缩弧、豹纹状眼底、后巩膜葡萄肿等表现。
超广角眼底成像可显示全景的萎缩形态、变性、网膜破孔范围,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以及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因此,高度近视人群可以通过定期拍摄眼底照片来观察并记录眼底改变,尽早发现提早干预。
No.5
小儿
低龄儿童检查眼底时往往不能很好配合,而slo能短时捕捉大范围的眼底图像,有助于排查小儿眼底病变。
眼底照相简单方便,如同手机拍照一样,短短几秒钟,“咔嚓”一下,有图有真相。
最早的时候,眼底照相机只能照到25°视野。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照相范围扩大到了45°,进入21世纪以后,照相的范围达到55°。而目前市三院的超广角眼底照相机是目前最先进的眼底照相机,可以拍摄眼底°范围,不仅覆盖了超过80%的视网膜,还能在高分辨率的图片中观察细微的病变。
此外,超广角眼底照相机不仅可以采集超广角眼底像,还可以拍摄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FAF)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像,将眼底情况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现在医生面前,为医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市三院眼功能检查室团队
市三院眼功能检查室的这台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具有云端共享功能,可以在保证图片清晰度的前提下远程传输检查结果。应用这个功能,医生就能在诊室即时查看结果,提高了病人的就医效率。
此外,还可以在做好病人信息保密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在疫情防控不能松懈的今天,部分疑难病患者便能借此将检查结果传输给多地专家进行会诊,为患者带来更大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